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 辽宁公务员考试 >> 招警

2016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发布:2016-09-05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6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I.考 查 目 标
  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历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
  3.阅读和解释材料,评价和运用材料;
  4.掌握比较、分析、归纳、考证等基本历史方法;
  5.组织论据,说明、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
  6.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历史50分
  地理50分
  政治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70分(每小题2分,35小题)
  非选择题80分
  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历  史
  一、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远古文化
  (二)先秦
  1.夏、商
  二里头文化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2.西周
  武王伐纣  分封制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诸子百家
  (三)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光武中兴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3.秦汉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  造纸术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从统一到分立
  三国分立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屯田制  江南的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范缜  王羲之  三大石窟  佛教与道教
  (五)隋、唐
  1.隋唐政治
  隋朝的统一 三省六部 科举制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2.隋唐经济
  大运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  两税法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4.中外交流
  玄奘 鉴真 遣唐使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1.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岳飞  经济重心南移
  2.元朝
  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民族分化政策
  3.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沈括 郭守敬 宋词 元曲 《清明上河图》《资治通鉴》
  (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
  君主专制的加强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
  清朝的建立  军机处  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徐光启  宋应星  李时珍  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  林则徐  《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 洪秀全 天京变乱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三)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四)民族危急的加深
  1.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台湾行省的建立
  2.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天演论》
  2.百日维新
  (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同盟会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白话文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北伐战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九)国共对峙的十年
  1.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  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2.日本侵占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十)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2.国共合作抗日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一)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
  2.三大战役
  3.国民党政府覆灭
  三、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政协 《共同纲领》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3.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二)在曲折中前进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的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区的设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
  (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尼克松访华
  (六)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四、世界近代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2.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三)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四)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欧洲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2.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雅各宾专政
  3.法兰西第一帝国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瓦特与蒸汽机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
  (七)沙皇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农奴制改革
  (八)美国内战
  南方奴隶制 林肯 《解放宣言》
  (九)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国  明治维新
  (十)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
  3.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五、世界现代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2.新经济政策
  3.工业化和集体化
  (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德国入侵波兰  珍珠港事件  《联合国家宣言》
  2.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  日本投降
  (五)冷战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北约和华约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六)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第三世界的兴起
  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3.欧盟的建立
  第二部分    地  理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太阳系及其成员。太阳概况。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南、北半球及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昼夜更替和时差。时区的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地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四)地壳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陆地地形的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大陆坡、
  大洋底(洋盆、海沟、海岭)。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运动。
  火山。地震。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五)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
  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七)陆地上的自然带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二、世界地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线。
  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亚洲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分区。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日本:领土组成。经济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人口。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作物。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亚的位置,干旱的气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石油资源。
  西亚的位置。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干热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缺乏。
  (三)非洲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海岸平直。几内亚湾和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大陆,主要的高原、山脉。刚果盆地。非洲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撒哈拉沙漠和东非裂谷带的分布。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居民(黑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后裔)的分布。非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埃及:位置。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区。旅游业。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
  (四)欧洲
  欧洲大陆的轮廓特点,主要半岛、岛屿、海峡的分布。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冰川地形广布;阿尔卑斯山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主要河流的分布。欧洲的旅游业。欧洲主要国家和首都。欧洲联盟。
  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德国,各国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工业区。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的东西差异。伏尔加河、贝加尔湖。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五)北美洲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东西排列的三类地形。密西西比河,五大湖。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和民族。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南美洲
  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的分布。暖湿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矿产资源的分布。水能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居民。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特点。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七)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
  澳大利亚:位置。地广人稀。气候、植被带呈半环状分布。居民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首都堪培拉。悉尼。
  (八)南极洲
  南极洲的位置特点。冰原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意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九)世界的交通
  世界主要航海线和重要港口。重要的海峡和运河。亚欧大陆桥。
  (十)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领土面积。疆域的四至点。陆疆和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领海和内海。主要岛屿和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首府)及位置。
  (二)人口和民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华侨和侨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我国的民族
  政策。
  (三)地形
  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及其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特点及分布。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地质灾害。
  (四)气候
  我国的温度带。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及其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
  (五)河流和湖泊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主要外流河。主要内流河。主要淡水湖。主要咸水湖。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主要支流。三峡水利工程。灌溉之利。“黄金水道”。巨大的水能蕴藏。
   黄河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主要东西铁路干线。主要铁路枢纽。
  重要公路干线。
  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松花江航道。
  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高雄、香港。
  2.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七)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划分。
  (八)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西部开发的意义、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旅游业。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经济。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工业发展的特点。旅游业。主要城市。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及其组成。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大林区。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特点、分布。核能及其特点。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劳力和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工业布局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区位因素。
  (五)人口和城市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三大宗教的分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人类和环境
  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的作用。
  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2.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3.劳动与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4.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公民的经济生活
  1.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税收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3.储蓄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个人理财。
  4.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顺差和逆差。
  三、政治常识
  (一)我国的国体
  1.国体。国家职能。民主与专政。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对内对外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
  4.“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二)我国的政体
  1.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及其特征。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
  (四)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
   (五)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时事政治
  (一)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上年七月--当年六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公元前1046年,率军灭商建立西周的是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成王D.周平王
  2.中国古代最早使用麻沸散实施全身麻醉的医学家是
  A.扁鹊B.张仲景
  C.华佗D.孙思邈
  3.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B.鉴真
  C.法显D.僧一行
  4.明代张居正改革推行的赋税制度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
  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5.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D.天京变乱
  6.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担任第一任巡抚的是
  A.李鸿章B.左宗棠
  C.冯子材D.刘铭传
  7.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苏南根据地B.晋绥根据地
  C.晋察冀根据地D.皖东根据地
  8.下列新中国建立时期的文件中,最早制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1653年,驱散英国议会,建立独裁统治的是
  A.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D.詹姆士二世
  10.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1905年革命D.二月革命
  11.20世纪初,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以下四个国家中,占领殖民地最多的是
  A.英国B.德国
  C.法国D.俄国
  12.1991年,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12个欧洲共同体国家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该条约签署的地点是
  A.布鲁塞尔B.斯特拉斯堡
  C.马斯特里赫特D.卢森堡
  图1示意①、②、③、④城市位置。读图1,完成13~15题。
\
  13.城市④的经度和纬度分别是
  A.31?E,30?NB.31?N,30?E
  C.31?S,30?ED.31?W,30?N
  14.位于西半球的两个城市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5.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最早看到日出的城市是
  A.①B.②
  C.③D.④
  某高原上有一占地约1.5万平方千米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园内生活着狮子、大象、长颈鹿、犀牛、河马、狒狒以及百余种鸟类。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数百万头羚羊、斑马等食草动物在此生息繁衍。5~6月间,它们成群结队地进入北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直到10月再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高原是
  A.巴西高原B.东非高原
  C.德干高原D.阿拉伯高原
  17.该动物园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B.热带季风
  C.热带草原D.热带沙漠
  18.下列组合中,全部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的是
  A.老挝、缅甸、朝鲜B.越南、马来西亚、马尔代夫
  C.菲律宾、柬埔寨、不丹D.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图2示意长江中下游部分湖泊分布。读图2,完成19~20题。
\
  19.图2中①、②、③、④湖泊的名称分别是
  A.洞庭湖、巢湖、鄱阳湖、太湖
  B.巢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C.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
  D.鄱阳湖、太湖、洞庭湖、巢湖
  20.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
  A.①B.②
  C.③D.④
  21.2005年,我国人口达到13亿。据此,估算我国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A.13人B.75人
  C.135人D.300人
  22.渤海湾、墨西哥湾、波斯湾三个地区的共同点是
  A.分布在低纬度地区B.属于太平洋水域
  C.位于东半球D.石油资源丰富
  23.美国的“硅谷”和日本的“硅岛”地区的主导工业是
  A.飞机制造业B.电子工业
  C.汽车制造业D.航天工业
  24.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下概念相对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新常态”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的是
  A.量变基础上的阶段性部分质变B.量变基础上的局部性部分质变
  C.新质基础上新的量变D.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25.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这一新的趋势表明
  A.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起主导作用的第一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证明
  C.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26.荀子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
  A.理论学习比实践经验更根本因而也更重要
  B.理论比实践更具有普遍性和彻底性
  C.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人们更好地实践
  D.理论作为规律的系统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27.中国共产党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执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信念的依据是
  A.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C.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D.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28.近年我国雾霾天气增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环境污染治理的长久之道是
  A.加大惩罚力度B.产业转型升级
  C.放缓经济增速D.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29.互联网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发展是由于其
  A.降低信息与交易成本
  B.在流通过程直接创造价值
  C.提高消费支付能力
  D.模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部门的界限
  30.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是
  A.在初次分配中强调效率优先
  B.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C.鼓励资本参与收益分配
  D.提高中等收入者的个人收入所得税
  31.某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2015年全市重大重点项目 <http://search.xinmin.cn/?q=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视察 <http://search.xinmin.cn/?q=视察>。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代表们积极反馈视察 <http://search.xinmin.cn/?q=视察>情况,交流视察 <http://search.xinmin.cn/?q=视察>感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0多条批评意见和工作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们的意见建议,表示要逐条落实,认真回复。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力主要表现为
  A.参与权B.决定权
  C.质询权D.监督权
  32.201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建立清单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
  A.提高行政效率B.精简政府职能
  C.保护企业权利D.推进依法治国
  33.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初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涵盖近30亿人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初在他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受沿线各国欢迎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表明我国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致力于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D.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34.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782.htm>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规定每年12月4日为我国的
  A.国家宪法日B.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C.全国无烟日D.精神健康日
  35.2015年,因为多年实施财政赤字政策,巨额欧元债务到期而无法偿还导致政府违约,银行被迫关门歇业,陷入经济混乱的欧洲国家是
  A.西班牙B.德国
  C.意大利D.希腊
  二、非选择题:第36~41小题,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6.简述曹魏实行屯田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37.试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38.图3是东亚季风示意图。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
\

      (1)图3中A图表示         (季节)的季风,因为                           

在这个季节,我国东部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2)图3B图表示         (季节)的季风,因为                           

在这个季节,我国东部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39.读图4,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完成下列要求。
\
 
  (1)图中显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
  (2)总体看,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呈             (反比或正比)关系。
  (3)有人认为,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当承担起责任,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试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
  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在中国革命之初,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时隔90余年,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调查研究”“了解中国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是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中,有超过2.3亿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不但要给农民工提供就业,还要让他们能在城市里面体面地生活下来,让他们能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材料二
  C市政府决定,全市城区就业的农民工,工作五年以上的,自愿留在城里继续工作的,凡自愿申请为城市户口的,给他们城市户籍。为此,该市近几年转移了270万农民工为城市户口,加上他们的家属,总数达到400万。农村人口转变户籍之后,他们原来在农村的耕地、林地和宅基地全部无条件保留,同时享受与市民同样的权利,即同人同权同体系的一体化待遇。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知识,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强调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
  (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后对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B 2.C 3.B 4.C 5.D 6.D
  7.C 8.D 9.A10.B11.A12.C
  13.A14.A15.D16.B17.C18.D
  19.C20.B21.C22.D23.B 24.B
  25.A26.C27.B28.B29.A30.B
  31.D32.D33.C34.A35.D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80分。
  36.答案要点
  原因:军阀混战,粮食缺乏;急需解决军粮问题。
  内容:
  军屯:组织士兵进行屯田。
  民屯:招引流民为屯田客,并免除其赋税徭役;屯田的收获由官府和屯田客按规定比例分成。
  作用: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的恢复。
  37.答案要点
  特点:范围广;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
  影响: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矛盾,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战争的两个策源地形成。
  38.答案要点
  (1)冬季
  原因:此时亚洲大陆被高气压盘踞或盛行偏北风
  特点:降水较少、南北温差大
  (2)夏季
  原因:此时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或盛行偏南风
  特点:降水较多、南北普遍高温
  39.答案要点
  (1)美国    英国
  (2)正比
  (3)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高,发展中国家人均排放量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早,人均消费水平高、排放量较大,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0.答案要点
  调查研究就是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正确全面地了解了国情、地情等实际情况,才能有正确的决策,这体现了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调查研究不仅要了解普遍现象,更要了解本国、本地的特殊情况,这样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决策;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需要了解中国的情况,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41.答案要点
  (1)是基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进城农民工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2)有利于推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l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4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